吉林大学发表文章,调研寻知与其他外文数据库网站 随着信息资源的迅猛增加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已经成为高校数字资源建设的主力军。图书馆根据高校的建设需要,购入相应的中英文电子和纸质文献资料。与中文数据资源相比,外文数据资源更能及时反映世界科技动态前沿和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高校师生获取前沿科技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高校推动科研和教学发展与提升的数据参照体系。在适应信息传输特征改变和用户使用多样化需求的现实情境中,高校图书馆对文献数据资源的配置也在发生变化,逐步增加了外文电子文献资源的比重,以保障高校科研和教学发展的需要。 20世纪末,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始引进外文电子资源。1998年起,CALIS(ChinaAcademicLibraryandInformationSystem)组织集团采购数据库,集团采购成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外文数据库建设的主要订购模式。罗忠凤结合耶鲁大学图书馆的做法,总结出国外图书馆电子资源系统建设的核心问题,即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购方式、电子资源联盟采购评价、电子资源采购谈判中的技巧与策略、电子资源许可合同的术语[1]。王晋生对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剖析,提出高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和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2]。徐晓津[3]等学者对集美大学师生使用IEEE/IEL(ElectronicLibrary)、Springer等外文数据库的情况进行定量研究,从师生反馈情况、数据库供应商反馈情况、本校下载量、本校外文数据库使用情况与购买费用比较等方面进行实证调研后,对不同数据类型的使用率与数据库评价水平的关系进行了评估。